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4-05 03:59:34 | 浏览:
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专项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我国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专项活动,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严格患者身份识别管理。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医学手段对或卵子、受精卵、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从而达到受孕的目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造福千千万万家庭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伦理道德与法律风险。
《方案》的一大亮点就是生物科技,划定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红线”:一方面,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严禁不具备资质的个人或机构浑水摸鱼。此外还强调,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简而言之,针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方案》明确了三个核心问题:谁能做、怎么做、做什么。以此为基础,有助于维护科学伦理,保障医学发展。
互联网上不时出现非法、买卖卵子等信息,不仅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而且制造了一系列医学伦理难题。《方案》要求,依法查处利用互联网发布、非法买卖卵子等相关信息及广告的违法违规互联网站或APP,并要求各地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对公众反映的案件线索,认真调查核实。
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与之相对应的,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生物技术,不仅关乎国民健康与公共福祉,而且体现着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乃至国家安全。
201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出,采集、保藏、利用、对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不得危害我国公众健康、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人类遗传资源类的违法犯罪行为。
作为多民族人口大国,我国拥有独特的人类遗传资源优势,这也对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案》要求,各地要严厉打击由非法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非法采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非法运送、邮寄、携带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出境等违法行为,对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严重危害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的犯罪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科技发展离不开法律监督,科学伦理需要法律保驾护航。规范行业行为、打击不法分子、维护公众利益,在完善生物安全立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执法力度,才能确保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适应社会需求、持续造福人类。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